一打开门,门外站个披着睡衣的贝托鲁奇。
“贝导,你这是?”江弦一阵奇怪。
贝托鲁奇满脸激动,神色亢奋,叽里咕噜用英文说道:“江先生,我们聊聊剧本!”
“现在?”
江弦看了眼手表。
现在已经是夜里两点多了!
“是不是太晚了?”他打个哈欠,同样回应以英文。
“晚了吗?那我们说的快一点,早点说完早点睡觉。”贝托鲁奇用蹩脚的英文来了一句。
江弦懵了。
我是这个意思么?
但贝托鲁奇并不理会江弦的意见,径直朝着翻译的房门走去,咣咣咣敲开房门。
翻译同志应该已经睡着了,这会儿忽然被叫起来,满脸迷糊。
“现在讨论剧本?”
他满脸苦涩看向江弦,江弦朝他摊了摊手。
“导演都这个样,我认识的导演就没一个作息是正常的。”
“.”
三人坐下来,江弦体贴的帮忙冲了三杯咖啡。
“剧本写的很不错!”
贝托鲁奇坐在沙发上,直接对江弦所写的剧本进行了肯定。
“尤其是最后那个剧情。”
“哪个?”
“蟋蟀盒子那个!”
“哦。”
江弦反应过来,贝托鲁奇说的是电影结尾的剧情。
晚年的溥仪心血来潮想回故宫看看,没想到遭到了工作人员阻拦,等他回到曾经上朝的地方,又被小孩子质问身份,于是他在自己龙椅中翻出了一个蟋蟀盒子,然后献宝一样拿给那个小孩子看。
“我一开始没有注意到蟋蟀盒子这个线索,没想到这个蟋蟀盒子贯穿整部剧本,前后印证,寓意深远,你写的太好了,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剧情的?”贝托鲁奇非常好奇的打听。
“害,其实这也是我从现实里取材的一段。”
江弦道:“这事儿是我从群众出版社的李文达那儿听来的,说是溥仪以战犯的身份接受多年改造,在那里认识了许多朋友,杜聿明和沈醉俩人与他关系极好。
尤其是沈醉,他和溥仪在战犯联谊会上第一次见面,自那之后,两人便经常来往,一起工作,结下了深厚的友情。
晚年的时候,每每谈起紫禁城,溥仪都非常感慨,说紫禁城在他梦中出现过很多次,他对那里的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,如果回到故宫,他闭着眼走路都能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。
于是有一次,沈醉和杜聿明便邀请他一同去故宫游览,溥仪一开始拒绝,后面架不住两个人盛情相请,仨人就去了。
结果溥仪没想到,自己刚到门口就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,工作人员示意他要先购买门票才能进去。
溥仪也没想到,自己回家居然还要买门票?不过一想到自己的身份,也就释然了。”
“所以被拦下来的事情是真的。”贝托鲁奇听了翻译解释以后连忙问道。
“对,是真的。”
“那蟋蟀盒子呢?”
“那个是艺术加工。”
江弦道:“溥仪这一行人一进宫里,走着走着就被里面的游客认出来了,认出他是溥仪以后,大伙就迅速围了过来,向他问东问西。
面对这么多人的询问,溥仪颇有几分不适。
沈醉和杜聿明看出来他表情不对后,就赶紧带他离开了故宫。
后来,溥仪身边的朋友也再没有邀请过他一起去故宫。
所以这事儿其实是没发生过的,是我想象出来的。”
“但是这段想象会不会有点儿偏离现实呢?”
翻译同志提出一个疑问,“溥仪这个人,曾经是一个国家的掌权者,天下霸主,坐拥万千权力,见过无数奇珍异宝,他想什么宝贝都能拥有,怎么会对一个褪了色的蟋蟀盒子情有独钟呢?”
“不偏离现实,这段想的很好!”
还不待江弦回答,贝托鲁奇抢在前面分析说。
“这段想象非常合理,并不超越现实,溥仪之所以会喜欢蟋蟀盒子,并不是因为蟋蟀盒子这个东西,而是因为他怀念自己在皇宫中玩蟋蟀的那段时光,那也是他一生之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候。”
没错,江弦听完翻译,接过贝托鲁奇的话:
“那个时候,溥仪有奶娘疼爱,有公公嬷嬷伺候,没什么烦恼,也不用经历山河破碎,朝代灭亡的悲痛。
到了晚年时期,溥仪超脱了许多,也看开了许多,这个时候再提起蟋蟀盒子,也是想说,溥仪最怀念的,仍然是幼年那段最无知的时光。
我听李文达说,溥仪晚年的时候,曾经去过一次景山。
溥仪喜欢把景山称为煤山,因为他觉得这里之前是堆煤渣的地方,在景山公园游览的时候,他看到了明代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歪脖子树。
溥仪当时在这棵树前站了十几分钟,内心非常复杂,直到很久后,才在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,和别人说以前大家不会让他到这个地方来,因为这是前朝皇帝上吊死亡的地方,代表着朝代终结,所以宫里的人为了避讳,不会让他到这种地方去。
我想,他感伤崇祯皇帝的时候,也一定在想着自己,和崇祯一样,一生都身不由己,被时代、被事情、被别人推着往前走。
因此,幼年那段无知的时光,一定是溥仪最怀念的,也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候了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
翻译听过二人的解释以后很快反应过来,转而又觉得自己有点儿太大言不惭了。
就从这段发言里,就能感受到贝托鲁奇和江弦对剧情和电影的把控水平。
尤其是江弦这个剧本。
单说蟋蟀盒子这个线索,既不偏离现实,又不歪曲历史,还完美的和溥仪的人物性格相吻合。
这么一段剧情,真实的同时又做到了有戏剧性。
这就是大师啊!
人家大师想出来的东西,他还质疑上了?
贝托鲁奇又对江弦所写的几段剧情进行了肯定,而且最让贝托鲁奇喜欢的,是江弦所写的台词。
“这台词太有味道了!”
因为《末代皇帝》这部电影,是面向海外发行的,所以贝托鲁奇非常担心江弦写的台词,无法被外国人理解或是共情。
你真正原汁原味的东方文化,老外可能会看不懂,所以必须掺和进去一点儿符合西洋人口味的内容才行。
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庄士敦这个角色。
在贝托鲁奇看来,这个角色就是引领外国观众理解神秘清廷的最好线索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