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《平凡的世界》在思想深度上明显不足。”
“其他作家的作品,都是大胆的探索人性的复杂、社会的变革。”
“这篇《平凡的世界》,讲的还是些平淡无奇的农村故事。”
“缺乏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,格局太小!”
“.”
江弦静坐在座位上,听着一位位评论家轮番对《平凡的世界》进行评价。
一般都是对作品非常看好,认为作者写的有可圈可点的地方,才会为一部作品举办研讨会。
因此,在研讨会上出现这样群体批判一部作品的场景,是非常罕见的事情。
江弦瞥了眼角落里的路遥。
只见路遥静静地听着,脸上仍旧保持着谦逊的神情。
不过从他不自觉地抓紧衣角的双手,以及因为用力而泛白的指关节,就能看出,此刻他的内心一定如翻江倒海般痛苦。
《花城》的主办方这会儿脸色也不大好看,谢望新满脸绝望。
每带着期待看向一名评论家,那人就站起来巴拉巴拉批评一顿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这研讨会办的
怎一个惨字了得?
脸都丢完了!
谢望新的目光从一张张面孔上扫过。
刘锡诚、冯立三、何镇邦就连一向有独有敏感的评论家雷达,这次也没为《平凡的世界》提出什么相反的观点,而是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失望。
“我很惊诧,这篇之中,农民形象写的就像是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美化身。”
“而且在如今这个文学创新浪潮汹涌的时代,这样的结构显得太过陈旧,就如同一件被淘汰多年的旧衣裳,怎么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?”
“感谢雷达同志的发言”谢望新声音有点低落,头也一点点低了下去。
在嘉宾席位上坐着的苏晨,这会儿也一脸不安,完全没预料到《平凡的世界》会遭到这样的看待。
虽然《花城》与《当代》一样,都被称为四大名旦。
但其实是有差别的。
《花城》因为地处边远,危机感比同为四大名旦的《当代》《十月》《收获》都强。
因此,《花城》的编辑组稿愿望非常的强烈,为作家提供的服务也特别周到。
比如,他们常常把作家请到广州,让他们住进全广州最豪华的白天鹅宾馆。
而且不是住三天两天。
是三月两月!
就让作家住在里面写。
他们《花城》很清楚,他们不拥天时,不占地利,只好努力寻求人和。
因此,当《花城》编辑,注定了一个命运,那就是会比《十月》《收获》《当代》付出多,收获少。
就因为不占天时、地利,所以无论他们为作家付出多少,作家给他们的稿子,多数是作家本人的二流稿子。
这次拿到《人生》的作者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《花城》本来觉得是捡了个漏,铆足了劲儿,准备好好营销一番,创造一波发行的辉煌。
结果研讨会直接扇了他们《花城》一巴掌。
这部《平凡的世界》,在当下所有顶尖评论家看来,都是一部如它名字一样平凡的作品。
正当谢望新和苏晨低落之际,一道声音忽的响起。
“雷达同志说的很好,不过有几点我是不太赞同的。”
路遥紧绷着的身体一动,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看去。
只见江弦身着中山装,一脸云淡风轻道:“我和路遥是好朋友,这部《平凡的世界》,他写的有多不容易,我是有所耳闻的。”
“听说他为了把控写作的进度,每天严格规定自己的时间,不完成至少5000字的任务就不休息,为了节约时间,就用馒头和大葱来充当饭食,为了保持清醒,书桌上备好烟和咖啡.”
“几年前,我在陕西,和路遥同志住在一起,他告诉我,要在40岁到来之前,写出一部超越《人生》的作品,作为礼物献给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。”
“读过这篇《平凡的世界》以后,我觉得,路遥做到了。”
“刚才有同志讲,这部故事节奏拖沓的像牛车。”
“我不同意这一点。”
“这部看似节奏缓慢,实则是路遥同志精心铺陈,为读者搭建起一个真实可感的生活舞台,他笔下的故事,如同缓缓流淌的河流,虽不湍急,却有着深沉的力量。”
“在我看来,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,恰恰是生活的真实写照。”
听了江弦的话,路遥刚才有些死寂的双眸,又渐渐的有了几分明亮。
而会议室里的评论家们,也都身体微微前倾,目不转睛的盯着江弦。
“在这篇漫长的叙述中,我作为一名读者,能够充分沉浸在的氛围里,与书中人物同呼吸、共命运,感受到生活的厚重与坚韧。”
“这绝非拖沓,而是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尊重,是作者对读者耐心与信任的考验。”
江弦讲到这里,微微停顿,眼神中透露着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欣赏。
满屋子的评论家们,眉头微微皱起,在脑海中仔细思索着江弦的话。
《花城》的苏晨和谢望新也都不再蔫儿巴着,这会儿都挺直了腰杆。
只听江弦又开口道:
“刚才有同志认为的叙事结构国语传统。”
“这一点我无法赞同。”
“传统并不等同于陈旧。”
“在文学的长河中,经典的叙事结构之所以经久不衰,正是因为它们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强大的表现力。”
“路遥在《平凡的世界》中运用传统结构,并非是缺乏创新,而是他深知这种结构最能契合他想要讲述的故事。”
“以线性的叙事方式,有条不紊地展开多个人物的命运轨迹,这么一来,整个作品层次分明、脉络清晰,就如同搭建一座宏伟的建筑,每一块砖石都恰到好处地镶嵌其中,共同支撑起这座文学大厦。”
“这种扎实的叙事结构,为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怎能轻易被否定呢?”
在座的听到江弦这番话,都是惊诧的表情。
谁不知道?
要说先锋,江弦是全中国最先锋的那个作家了。
可在这一刻,他这个最先锋的作家,反而表达起了对路遥传统叙事结构的欣赏。
他的这番话,对任何一名使用传统叙事结构的作家,都是天大的褒奖了。
很简单的道理。
最先锋的作家,觉得你的传统叙事写的好,被你的传统叙事征服了。
这还不够光荣?
可这部《平凡的世界》,又是遭到了所有评论家一致差评的作品。
很多人回想着江弦的话,陷入思考,开始回想是否真的小看了《平凡的世界》这部。
另一边,《花城》的苏晨和谢望新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。
要是简单出来说一两句,帮路遥解解围,那是人情世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