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的夜,弥漫着一股战后的沉闷气息。仓库一战虽已告捷,但胜利的余韵中夹杂着复杂的情绪。
赵国,这位172师敢死队的队长,此刻却双眉紧锁,背着手在营地中来回踱步。他脑海中不断闪现着战场上那些牺牲的战友,那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,在枪林弹雨中倒下,鲜血染红了上海的土地。
“不接受投降,打死他们!”
这句话在赵国心中反复回荡。他想起在冲锋时,身边的战友被日军的冷枪击中,那痛苦的神情和渐渐失去温度的身体;想起那位广西军士兵,为了摧毁日军机枪阵地,毅然决然地与敌人同归于尽。这些画面如利刃般刺痛着他的心,让他对日军的仇恨愈发浓烈。
第二天清晨,朝阳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,洒在营地。张毅召集各部队长官商议下一步行动,赵国也在其中。会议室内气氛凝重,众人围在地图前,讨论着如何攻克上海剩余的日军据点。
“据最新情报,”一名侦察兵汇报,“在城北还有一处日军据点,那里囤积着大量物资,且有重兵把守。日军似乎在做最后的顽抗,他们还在不断加固防御工事。”
广西军将领摸着下巴,沉思片刻说道:“城北据点地形复杂,周围多是狭窄的巷道,不利于大规模部队展开进攻,我们仍需采用迂回战术。”
英一师代表皱着眉头,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:“可日军在那里的火力配置很强,我们的火炮在狭窄地形中难以发挥最大威力,强攻怕是会造成不小的伤亡。”
赵国一直沉默着,听着众人的讨论,心中的怒火却越烧越旺。突然,他猛地一拍桌子,大声说道:“还讨论什么!我们直接打过去,把那些鬼子都打死!他们杀害了我们那么多兄弟,凭什么接受他们投降?!”
众人被赵国的举动和言辞惊住,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。
张毅看着赵国,眼神中满是理解与无奈,他缓缓说道:“赵国,我理解你对日军的仇恨,我们每一个人都铭记着战友们的牺牲。但战争不仅仅是杀戮,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胜利,接受日军投降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,这也是为了更多战士的生命考虑。”
赵国却倔强地扭过头,咬着牙说道:“师长,我做不到。看到那些死去的兄弟,我就没办法对这些鬼子心慈手软。他们必须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!”
这时,一位老兵站了起来,他看着赵国,眼中满是沧桑与悲痛:“小赵啊,我明白你的心情。我在战场上经历了那么多,我的战友们也都一个个离去。但我们不能被仇恨冲昏头脑。接受日军投降,是为了更快地结束战争,让更多的百姓免受战火之苦。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赶走侵略者,还国家一片安宁啊。”
赵国的身体微微颤抖,他握紧了拳头,心中的矛盾如汹涌的潮水般翻涌。他想起了自己入伍时的誓言,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战,但此刻,仇恨却让他难以释怀。
最终,赵国缓缓松开拳头,叹了口气说道:“师长,我听您的。但我还是希望能在战场上多消灭一些鬼子,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。”
张毅点了点头,拍了拍赵国的肩膀:“好,我们会让日军为他们的罪行付出代价,但我们也要有策略地战斗。现在,我们来制定进攻城北据点的计划。”
众人再次围到地图前,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,最终确定了作战方案。广西军依旧负责迂回穿插,从据点后方切断日军退路;英一师在正面佯攻,吸引日军火力;172师则组成突击队,趁着夜色从侧翼潜入,破坏日军的核心防御设施。
夜幕降临,各部队按照计划开始行动。赵国带领着172师的突击队,再次穿梭在城市的废墟中。他的眼神坚定而冰冷,心中既有对战斗的渴望,又有对战友的思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