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周洛的回复之后,谢晓晶是相当开心,起码不用一直被人说周洛不是导演系的了。
《套装》也在国内到了下画时间,堪堪过了五千万的票房,这还是打击过盗版之后的。
不过这个成绩也已经相当了不起了,它的观影人群本身就小于《我的野蛮女友》。
更何况这个年头大家还喜欢看的是大场面动作戏,像这种题材还能突破五千万,充分说明了周洛在商业片上的能力。
周洛在学校过清闲日子的同时,远在东京的东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接近尾声了。
鉴于《那山那人那狗》前世在日本的成功,周洛这次也是让李晓萍在宣传上下了一番功夫。
虽然霍建起和几个主演的名头在日本约等于无,不过洛书影视这个牌子还是有一些知名度的。
况且也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全国宣传,只需要让参加电影节的观众和喜欢文艺电影知道就可以了。
总的来说宣传还算顺利,现场做活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刘叶和陈好两个人占据门面。
俊男美女这个组合还是能吸引到不少观众来看的,当然电影本身也挺受欢迎。
之前和洛书有合作的东电和NHK也采访了一下他们,场面一片大好。
作为十三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,东京电影节在亚洲哈是有点影响力的。
整个亚洲其实有三个国际A类电影节,魔都、东京以及印度电影节。
电影节的ABCD类,不完全是等级的差距,也有一部分其他区别。
所谓的A类就是无论什么样的电影都能来,角逐电影节的所有奖项。
B类电影节相当于A类来说有一定的偏向性,或者说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。
比如布鲁塞尔电影节,要求必须是奇幻或者科幻电影,釜山电影节要求必须是导演的前两部长片。
剩下的C、D类就是行业内部交流会的性质了。
虽然周洛懒得去东京,不过还是打电话祝贺了一下霍建起。
“霍导,恭喜你啊,我听说《那山那人那狗》在电影节上很受欢迎啊。”
“我也没想到,日本这边这么喜欢我的电影,实在是太意外了。”
“当然还得谢谢周导你帮我们做的宣传,要不是这两次采访,肯定也没这么好的效果。”
霍建起的语气非常高兴,周洛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他那掩饰不住的欣喜。
“日本那边城市化比我们早多了,这种乡村题材慢节奏的电影确实合他们的口味。”
“霍导的电影我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拍的很不错,这次算是为你正名了。”
周洛帮霍建起分析了一下原因,顺便捧了他两句。
“其实之前国内没人看的时候,我都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”
“厂里二百多万真金白银让我拍,结果我就剩了几份电影拷贝。”
“要不是周导你当时在戛纳帮我解围,我是真对不起厂里。”
霍建起说起去年的遭遇也是心有余悸。
虽然《那山那人那狗》获得了金鸡奖,但是没人看就是没人看,这对厂领导来说是业绩,对他来说就是失败。
“对了,周导,陈好托我向你道谢呢。”
“她对我道什么谢,要谢也是谢你这个导演啊。”
周洛被陈好突如其来的谢意搞得有些莫名其妙。
“东京电影节这边给没什么名气的导演只报销三个人的行程。”
“这么算起来,陈好这次来回的钱还是你掏的呢。”
“嗨,这主角团去电影节总不能少一个人吧,又没多少钱,没事。”
这事显然就是霍建起给陈好说的了,真要只报销三个人,霍建起肯定带的是刘叶和陈好。
“霍导你在那边也要多跟人宣传一下自己的电影,我在东京就帮不上太多忙了。”
“足够了,足够了!”
霍建起对现在的情况非常满足了。
“我们评分现在还不错,应该能得一个奖,东京电影节获奖之后应该片子会好卖一些。”
“周导,我老霍没有辜负你的期待,你的钱不会打水漂了!”
“哪里的话,都是一个学校的,你还是我的前辈,当时买的时候我就有把握不会亏。”
《那山那人那狗》在现在国内确实是没什么市场,要不然前世也不会白菜价卖掉了。
在日本大受欢迎属实是出乎了霍建起的预料,否则他就不会跑戛纳,直接去东京了。
“卖版权的事先不急,等闭幕式之后你让他们联系公司的人就行了,我这还有点事,就先不打扰你了。”
“好的好的,周导。”
十一月七日,东京电影节也落下了帷幕。
《那山那人那狗》击败了前世的《黑暗之光》,也击败了韩国的《虹鳟》,拿下了第12届的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大奖。
《黑暗之光》是部湾湾片,讲的是关于底层人的故事,演员都用的真名出演,男主表演不错,可惜后来泯然众人了。
颁奖典礼上,霍建起泪洒现场,特意感谢了周洛的指点之恩。
获得金麒麟大奖之后,《那山那人那狗》的热度瞬间暴涨,国内的宣传上也顺势跟上了。
潇湘厂的人还特意打电话过来表示感谢,金麒麟大奖的分量可比金鸡奖重一些,也比魔都电影节的重。
不得不承认,这个年代的东京国际电影节还是比魔都的办的好一点,所以魔都电影节的地位比较尴尬。
这个好一点都是委婉的说法,要是不客气一点,那就可以用烂来形容。
主要是魔都电影节从1993年开始举办第一届,目前是1999年。
很难想象1999年是第四届魔都国际电影节,两年办一届的A类电影节属实有点难绷。
马太效应在电影节上也是存在的,虽然魔都电影节和东京电影节同为国际A类,连选片偏好和举办时间也差不多。
但是因为主办方的差距,目前东京电影节的奖项分量还是远大于魔都电影节的。
而且这个时期的魔都电影节,为了彰显“国际”这两个字,基本上大奖是和国内电影无缘的。
直到后期发现这样子舔人家,人家反而看不上你,这才放弃了这个思路。
当然,最垃圾的还得是棒子的电影节,和举办世界杯一样,就差裁判下场踢球了。
魔都电影节还能强行解释一下是为了和东京抢片源,评奖有些偏向外国人,釜山电影节那属于是演都不演了。
有几年的电影节里有点分量的奖项全是韩国导演的,就算其他国家导演获奖,也是和韩国导演一起并列。
正因如此,后来的釜山国际电影节就有点臭了,和香港金像奖一样沦为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奖项。
在东京电影节上一举夺魁之后,《那山那人那狗》也被片商追捧,最后还是定在了岩波影院为首的艺术院线进行长期放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