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萧梦吟也是傻不愣登的,就这么带他去参加讨论会,我看她也是没想明白。”
“哪里没想明白”段小桑在她身旁适时捧哏道。
“他现在,就是一头小肥羊呀。”安幼南眯着眼说,“他现在要流量有流量,要话题度有话题度,现在跑去这个场合,不就是个天然的垫脚石吗”
段小桑想了想,道:“对,而且他还当众为难老前辈,已经具有了动漫里面反派的一切特征。”
安幼南笑道:“这个讨论会还会剪成视频放到流媒体上的。总有聪明人会想明白,然后跳起来向他头顶踩。”
段小桑问:“你不去提醒一下他吗”
“为什么要提醒”
段小桑用试探性的目光看了她一眼:“那可是你的小男友,被踩得灰头土脸,你忍心吗”
“谁是小男友!”安幼南提高音量。
远处有一些人循着声音看了过来。
段小桑压低音量:“哦,暂时还不是小男友啊。”
“没有的事。”安幼南挥挥手,“感觉你误会很大。”
“那我的意思是,你好不容易培养个网红出来,”段小桑说,“他要是在这儿折戟了,泼天的流量就腰斩了,中道崩卒啊。你不觉得可惜吗”
安幼南摇头:“他哪里是我培养的了感觉你误会还是很大。”
顿了顿,她又说:“我就是很喜欢看他吃尽苦头的样子,那样让人感觉莫名兴奋。”
段小桑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嫌弃表情。
片刻后,她说:“我要忙着去拉关系了,不陪你玩了。”
作为一个“版权掮客”,一年一度的古宣沙龙盛会,正是她大快朵颐的欢场。
“去吧去吧。”安幼南挥挥手,目光看向一楼。
王子虚等人已经落了座。
讨论会的主座椅子一共12张,呈圆形分布,分别对应时钟上的12个刻度,坐满后像是在举行某种仪式,十分庄严肃穆。
等到讨论会正式开始,如果安幼南所料不错的话,这场圆桌集会,对于王子虚来说,将会变成猛虎环伺。
……
庄蝶刚才和他们聊得亲热,落座后,却缩地似的莫名到了王子虚正对面,12点钟方向,孟欣坐在他旁边。
萧梦吟转头看了眼王子虚,他面无表情,侧脸庄严——如果仅看上面,给人的感觉他好像是有很多严肃的话题在脑海中盘旋。
但他双手窝在大腿根上,两根大拇指在绕圈圈—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,实际上他没什么想法,还手足无措,十分难熬。
萧梦吟想跟他提醒,别忘了保持人设,在讨论时多争取发言机会。但现场没人交头接耳,她犹豫了片刻,就永远失去了交谈的时机。
几乎是一瞬间,位置就坐满了。
王子虚旁边是萧梦吟,另外一边是个穿森系长裙,戴贝雷帽的女性,年纪在40左右,再那边是个学者气息很浓的西装男人。
参会的除了他们,人均年纪都在40岁上下,这样看来,他们几个倒是最年轻的了。
因为要上流媒体,摄像机也被扛过来了,好几个机位,对着落座的人脸上扫。
不知道是不是错觉,那镜头对准他的脸的时间特别长。
主持人的声音在场间响起,是个脸庞黑瘦的男人。王子虚不看综艺节目,如果他看,就会认出这人是某个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。
知名主持人说了一段开场白后,便宣布讨论开始。坐在九点钟方向的男人率先站起来说话——这场讨论会便在王子虚的恍惚中猝然开始了。
人群是缓缓聚集到周围的,刹那间旁听的席位都坐满了。
一开始王子虚还想认真听这些名流发言,他甚至后悔没有携带笔记本过来,但听完几个人的发言,却有些昏昏欲睡起来。
讨论话题围绕“诺贝尔文学奖作品”开展,但前几个人的发言,却过度着眼于阅读分享,要么是择几个重要人物说,要么是逮住一个冷门角色开讲。
萧梦吟刚才给他反复强调这场讨论的水平很高,他如临大敌,结果却发现自己过度反应了。
从旁听的人的表情可以看出,这场讨论对于他们来说可能的确很高,但对于王子虚来说,也确实是有些无聊。
发言顺序是按着顺时钟转的,很快就到了12点钟方向的庄蝶。
“刚才各位老师提的几个点我觉得很好,非常开拓我的视野,我非常庆幸能够受邀来到这里,能够和不同的思想之间进行碰撞。
“大家都是读书人,应该能够跟我有相同的体会——读书是一件孤独的事情。读得越多,越如同一粒孤舟漂浮于人海间,无法融入凡间话题,自己把自己给孤立了……”
王子虚听了一半,小熊摊手,转头看向萧梦吟,萧梦吟却没看他。
这不都是刚才跟他们说过一遍的内容吗!
萧梦吟嘬着嘴唇,眼睛上翻。庄蝶这货,敢情是拿他们当实验田了。他要发言的内容早就打好腹稿了,刚才跟他们说一遍算是演练了。
他真是一点都不装。
“……不过呢,刚才几位老师的分享偏重于国内读者较少了解的冷门作者。比起分享冷门作者,我更偏向于从一些重要作品上找到新的视点。
“所以我想跟大家谈的,是《静静的顿河》,米哈依尔肖洛霍夫的作品。
“他在出版第一部时,年仅21岁。”
顿了顿,庄蝶的目光移向王子虚方向,说:
“我不知道大家从这个年龄上感受到了什么,我感受到的是一道穿透历史迷雾的剑芒。没错,剑芒,犀利的、寒光闪闪的剑芒,刺得我自尊心发凉。
“《静静的顿河》成书于百年前,但它对人性的剖析,即使到今天也没有过时,而作者本人才只有21岁,这是怎样的才华
“我想说的是,对于作家来说,最宝贵的,就是才华,而不是流量。才华这东西,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。
“我刚才说,很荣幸受到邀请,不过,我看到在座的一位作者时,我感到很不荣幸。
“这位作者,30岁才携一本60万字的作品出道,利用群众对于文学的天然不信任,当众向前辈开炮,以此塑造自己的形象,得到了泼天的流量。
“这样的作者,居然也同样受到邀请,同样坐在这里,跟我们讨论同样的话题,让我怎么荣幸得起来”
庄蝶电光似的视线,隔着几米远,直勾勾射向王子虚这边。
与此同时,摄像机的镜头也适时打过来,给了王子虚的正脸一个大特写。投影的背景屏幕上,放大了他的整个面孔。